必赢app|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优化公益活动的资源配置

发布日期:2024-10-05 08:17浏览次数: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王汝鹏

  (2016年6月28日)

  尊敬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优化公益活动的资源配置的陈竺会长,尊敬的各位捐赠人代表,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优化公益活动的资源配置

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优化公益活动的资源配置

  大家上午好!经过认真筹备,中国红十字会首次人道资源发展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了,这是自2010年福建武夷山全国筹资工作会议以来、间隔六年之后召开的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参会人员广的人道资源发展研讨会,也是一次人道资源动员大会。总会执委会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陈竺会长亲切会见了10位为中国人道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捐赠者代表,刚才又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他们郑重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就新形势下的人道资源动员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道资源动员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人道资源是一个比红十字筹资工作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按照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的资源动员理论,“资源”既包括资金物资资源、场所设施资源、信息网络资源、媒体资源、人力资源,也包括精神文化资源、组织能力资源等。因此,人道资源的内涵除了红十字会为履行法定职责募集的资金和物资之外,也包括来自政府、企业、社会以及红十字运动内部的各种资源,如财政拨款、政策法规、人员编制、场地设施以及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支持等。可以说,人道资源是为红十字人道救助工作提供的资金、物资、人力、制度、信息、精神等资源的总和,而资金、物资和志愿者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种资源。

  下面,我就为什么要研讨人道资源动员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加强人道资源动员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充分认识中国人道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首先,中国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后进入一个新的平缓增长阶段的基本判断,经济增速放缓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显著特点。由于中国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因此,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必赢客户端,加大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力度,成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和目标。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明确提出了战略方向:即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因此,近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组织数量大量增加,参与人道慈善事业的企业和民众越来越多,动员募集的社会资源总量不断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移动互联公益、公益创投、慈善信托、众筹、云公益、随公益等新的公益概念和形态不断涌现,人道慈善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与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协同合作,构成经济新常态下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其次,慈善法即将正式施行,红会法修改草案开始审议,中国人道慈善事业进入开放竞争的时代。

  为促进人道慈善事业和社会组织的科学规范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继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后,2014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又通过颁布了慈善法和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也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随着9月1日慈善法的实施必赢客户端,其配套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几个条例均在抓紧征求意见过程中,不久将颁布施行。

  慈善法是一部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也是一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有媒体评价,慈善法将对中国“未来的公益慈善业态产生颠覆式影响”。未来的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将采取直接登记、双重管理的混合管理体制,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未来的慈善组织“成立满两年后可以依法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没有获批公开募集的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开展定向募捐”。可以预期,中国慈善组织登记难、准入门槛高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中国慈善组织数量将快速增长,参与社会资源募集的慈善主体会越来越多,中国人道慈善事业将进入多元发展、充分竞争的时代。

  第三,中国红十字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当一些红会人为2011年网络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怨愤抱屈的时候,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和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像烂了斧头柄的“烂柯山”樵夫一样沉浸在洞中的“迷局”里,找不到“破局”的道路和方向。

  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红十字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包括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加大减税支持力度、促进慈善信托、完善法治环境、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等,对红十字事业来说同样是发展机遇,红十字会也是受益者。随着公益市场的放开,公益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大批新成立的慈善组织将参与分割捐赠资源。因此,未来的人道慈善领域是一个比拼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市场。

  自2011年以来的5年间,全国红会年均接受社会捐赠26.6亿元,最高年份2013年是32.1亿元,最低年份2012年是21.9亿元。从总体上看,近三年捐赠额有所下降,但在有重大自然灾害的社会捐赠中,红会的受捐额占全国捐赠的比重却是上升的。这是红会的信心所在,也是红会的潜力所在。

  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我们原有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生活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传统的慈善模式。如果我们还沉浸在以往的辉煌或过去的委屈里不能自拔自省,还在固守着陈旧的机关化作风、行政化思维和等靠思想,不思改革创新、坐等捐赠上门,那我们在未来捐赠市场的份额将会不断下降萎缩,公益资源将会更多流向那些机制更灵活、效率更高、创新意识更强的慈善机构,我们的人道资源将会减少,我们的人道使命将难以践行必赢下载

  二、切实增强做好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在中国公益市场竞争大幕已经开启的时刻召开这次研讨会议,目的就是要让红会同仁深刻洞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深入了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是国际人道需求巨大,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足将制约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参与和行动。

  据今年5月24日在土耳其召开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1.25亿人急需人道援助,有6000万人流离失所,3000万儿童因为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危机无家可归,被认为是“二战以来面临最严重的人道危机”。2016年全球人道援助需求超过200亿美元。国际人道援助方向转向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引发的人道危机。据联合国估算,全球人道援助经费85%用于应对武装冲突,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的人道经费仅占15%。

  我国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中国红十字会应当动员更多的人道资源,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政府和企业一起“走出去”,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道援助和合作交流。但由于人道资源动员能力有限,我们参与国际人道援助行动虽不断增多,援助额度虽不断增长,但与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以及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红会相比,我们能够提供的人道资源仍然捉襟见肘,难以满足需求。

  二是国内人道救助任务繁重,协助政府减灾救灾、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广泛动员人道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1亿人次的受灾群众需要人道救助,有7000万贫困人口和相当数量的残疾人、大病患者等困难群体需要帮扶脱贫。党和政府、人民群众都迫切需要红十字组织在开展人道救助、兜住民生底线、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作为以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改善易受损人群的生存境况为宗旨的中国红十字会,应当动员和募集更多的人道资源,开展广泛的人道救助,发挥红会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中的特殊作用,充分体现人道组织的存在价值。但我们目前所能动员到的资源还难以承担这样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增强资源动员能力。

  三是有作为才有地位,人道资源动员能力决定红会的实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会见中国红十字会“十大”代表时指出:“希望中国红十字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核心是要做好人道救助、关爱群众、为民造福的工作。因此,组织动员更多的人道资源,帮助最需要帮助的易受损群体,改善他们的生存境况,提升他们防灾减灾、生计发展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既是红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红会的职责所在,更是提升红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资源,不去动员和募集广泛的社会资源,就难以有所作为,就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影响力,其结果必然是逐渐被边缘化,人道救助工作的开展、“关爱群众、为民造福”的要求就不能真正落在实处。

  三、明确目标路径,努力开创人道资源动员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纳入红会的核心工作。

  人道资源动员工作是否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但关键还在领导。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成效。要改进红会系统的人道资源动员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人道资源动员工作列入各级红会的核心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共同抓。要制定资源动员年度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内部协调联动机制,实行目标绩效考核,推动资源动员机制改革创新。只有这样,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多的社会资源。

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优化公益活动的资源配置

  二是要加强机构建设,重视人才配备,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动员工作机制。

  2011年总会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红十字会筹资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红十字会特别是副省级城市以上的红十字会应建立专门的筹资工作部门,配备专门的筹资工作人员。但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落实的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有管理体制上的制约,也有人的因素。人道资源动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员配备非常重要,“筹资先筹人”,讲的就是人的重要性。因此,要积极探索社会化的方式和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选调、招聘、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筹资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资源动员工作队伍。要建立可持续的筹资工作机制,如捐赠客户服务机制、筹资工作激励机制等。希望各级红会继续学习贯彻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有关队伍建设、人员配备、能力培训、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本次会后,总会将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道资源动员模式和渠道。

  红十字会发起成立红十字基金会、建立专项公益基金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一大创新,也是人道资源动员的重要途径。为加强红十字基金会和专项公益基金的规范管理,总会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性红十字基金会规范管理的意见》、《中国红十字会专项公益基金管理办法》两个重要文件。红十字基金会是由红十字会发起、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慈善组织,也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须遵守红十字会法、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从中国红基会和部分省市红基会运作的情况看,基金会在体制上相对宽松、机制上相对灵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红十字会在体制机制上的局限,起到了“补短板”的作用。基金会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与红十字会相得益彰,形成“1+1>2”的品牌效应,成为红会人道资源动员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专项基金是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平台,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动员模式。它以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及其开放性和参与感,受到捐赠人的欢迎。从总会、中国红基会的实践经验看,专项基金有利于增加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有利于培养长期捐赠客户,提高了捐赠和项目执行的透明度。但也有一些专项基金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和风险。各级红十字会要依据即将施行的《慈善法》、民政部《关于加强专项基金规范管理的通知》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专项公益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做好专项基金的设立和管理工作,发挥其在人道资源动员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四是围绕核心业务创设具有红十字特色的筹资项目。

  人道资源动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红十字组织作为国际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人道组织,有丰富的资源动员经验和优势,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利用。要围绕红会的核心业务,结合各地实际,设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道公益项目,吸引汇聚社会资源,打造具有红会特色的项目品牌。多年来,从总会到中国红基会、到地方分会,相继推出实施了一些有品牌效应、受群众欢迎的人道公益项目,如博爱家园,天使计划、红十字救援队、中华骨髓库以及青岛微尘基金、中山慈善万人行,等等。但整合系统资源整体打造的项目品牌仍然不够,特别是市县级红会,少有结合当地需求持续开展的人道项目,资源动员也就没有了载体和支撑。因此,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切实围绕红十字的宗旨使命,围绕“三救三献”等核心业务,积极主动开展资源动员工作,既要落实好总会的“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己的“自选动作”,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一市一品”或“一县一品”,使每个市县级红会都有自己的人道品牌项目。

  五是要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壮大人道资源动员群体。

  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还要求志愿服务组织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等为工作重点。红十字会是既有会员又有志愿者的组织,志愿服务是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人道资源。但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对会员和志愿者这两个最大的资源群体重视程度还不够,组织动员还不够,作用发挥还不够。台湾慈济基金2014年捐赠收入约70亿新台币,90%来自于他们全球超过1000万的会员和200万的志工队伍。中国红十字会拥有2300多万会员和200多万志愿者,而我们每年收到的会员会费和来自会员、志愿者的捐款却很少。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红会、慈济基金会在组织动员会员、志愿者方面的经验,认真反思我们传统的会员、志愿者管理发展模式,用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开拓红会资源动员的新领域。

  近年来,中国公益捐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小额公众捐赠的大幅度增长。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公益慈善事业捐款70%以上来自企业和机构。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公众的公益参与和爱心捐赠提供了极大便利,来自个人捐款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些基金会的个人捐款已经超过企业捐款,所占比重达到60~70%。总会2008年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合作开通了面向个人手机用户的短信捐款,至今累计捐款人次超过6700万(一条短信捐赠算1人次);2010年与淘宝网合作,建立了第一个面向个人网络用户的淘宝公益基金,网上捐款人次超过5.8亿(一笔捐赠算1人次)。中国红基会设立的玉米爱心基金、博客基金、白雪可乐基金也都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接受个人捐款。这说明红会在应用互联网、面向个人筹款方面曾有着领先地位,也具有创新性。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争取个人小额捐赠上红会已经掉队了,在当前这轮移动互联支付引发的微公益大潮中,我们整个系统都落后了。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干不过一个趋势。团队+系统+趋势=成功。我们必须“惊醒梦中人”,适应时代趋势,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接受和善于利用新事物,勇敢迎接资源动员新时代的到来,充分运用红十字的品牌影响力和人道主义的制高点,应用新技术手段,创新资源动员模式,开展有新意、接地气的项目和活动,组织动员包括会员和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公众参与,提升资源动员工作的系统能力和整体水平。

  六是继续积极争取政府的资源支持,做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承接者和合作伙伴。

  党和政府的支持是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红十字会在争取党政资源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成果。红会法的颁布和修订、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出台,财政支持的增长、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以及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备灾设施等的配备,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各地的情况并不平衡,分管领导重视支持、红会主动作为善于争取的地方,得到的政府资源就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不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资源都在不断增长,政府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公众参与人道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们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增长,精心设计既便于政府购买、又便于公众参与的人道慈善项目,既当好政府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又当好政府购买服务的合作伙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重要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十大”代表时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也是做好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找准目标和路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红十字会人道资源动员工作新局面,为协助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技术员 点击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