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11 16:26浏览次数:
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
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更早些时候,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戏曲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以及为传统文化的网络创新提供参考,新华社瞭望智库运用大数据统计和分析手段,形成了国内首份“互联网+传统戏曲”领域研究报告——《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描述了传统戏曲在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的生存和传播状况,涵盖网络搜索、社交平台、网络音频APP、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和渠道。
呼唤跨界融合与多种科技手段
根据对1900位各剧种名家、6917个名剧目的统计和分析,《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得出结论:豫剧是目前最受网络用户关注的传统戏曲剧种,李胜素、马金凤等成为各自剧种最受关注的演员;移动互联网成为影响传统戏曲网络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网络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信息传播;网络音频APP、视频网站等平台统计结果显示,戏曲用户虽然增长很快,但较评书、相声等仍处于明显弱势,且戏曲用户的年龄普遍比平台主流用户大。
针对传统戏曲的网络生存现状,本书提出若干建议,主要包括: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互联网+传统戏曲”工作框架,如推进实施意见、部际协调小组等;组建由互联网界人士参与的顾问小组,制定符合网络发展规律的行动计划;在院校开设网络直播等数字文化课程,以及尽快建立公益性的“互联网+传统文化”监测、分析机制等。
对于必赢官网《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业内人士给予了较高评价。“这份报告呈现了中国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世界的现状,从剧种的分布、市场的分布,到年龄、职业、学历的分布,基础调研工作很扎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继民认为,此书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传统戏曲现状做了客观的全景式描述,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等数字文化内容产品进行创新性结合,应是“互联网+传统戏曲”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瞭望智库常务副主编山旭表示,“互联网+”是主战场,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依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戏曲在互联网时代怎样跨界?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建议,未来可更多考虑戏曲的文化属性,如与民俗相结合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简认为,在下一步研究中,可加入与其网络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信息传播他舞台艺术形式如歌剧、话剧的比较,进一步提升传统戏曲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冷述美从两方面谈到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愿景:第一,在政府层面,戏曲文化服务可通过基金扶持、国家公共平台、不同曲种的合作交流平台,建立起传统戏曲优秀剧目开发、现场点播、线下展演的一条龙模式;第二,在经营方面,应以企业为主体挖掘优秀的传统戏曲IP,通过商业合作进行开发,戏曲演出还可以衍生出电影、动漫、公开课、擂台赛甚至戏曲类综艺节目。“在互联网时代,戏曲产品形态应是丰富多彩的。从类型上,经典戏曲会保留它原汁原味的部分,适时引入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则可以提高戏曲的体验感。”冷述美说。
创新传播形式,吸引青年受众
戏曲的明天,不在于今日的既有戏迷如何看待它、欣赏它,而是在那些更具影响力、更多面向未来人群的移动端网络平台上,戏曲能否赢得更多的受众乃至知音。以中国最大的“科技+文化”公司腾讯为例,其旗下多款网络游戏植入了传统戏曲形象和要素,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禁会产生“插旗子的形象是谁”“配音的戏曲是什么”“去哪儿找戏曲服的皮肤”等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玩家而言,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一次自发而积极的戏曲普及过程,其结果显然优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和考试。
“我们在网络传播实践工作中感到,移动化、可视化和社交化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最核心的三个特点。针对微信平台的特殊群体传播效应,传统戏曲在这样的网络背景下如何把握弘扬推广的方向,可能是接下来戏曲互联网传播值得关注的地方。”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舆情阅评处处长甄澄说。
蜻蜓FM戏曲频道
当下,如何吸引年青一代互联网用户更多接触戏曲是“传统戏曲+互联网”面临的一道难题。“戏曲的历史悠久,受众以中老年为主。戏曲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则必须吸引青年的关注。戏曲所反映的内容要适应青年的审美需求,尽可能与青年的生活发生紧密联系,及时反映青年的生活。”文化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副处长许浩军表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5.24亿,音频应用用户使用率达到69.8%。蜻蜓FM是国内唯一一家保留有比较全的戏曲频道的音频平台,戏曲频道作为蜻蜓FM最早成立的品类之一,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戏曲广播电台,二是点播专辑,目前拥有的600多个专辑只涵盖了传统戏曲曲目很小的部分。“目前蜻蜓FM总节目量超过了3万,总播放量超过了10亿次。戏曲频道的日活跃量大概是10万人,在整个平台上的用户占比只有1%到2%。”蜻蜓FM内容战略高级总监张昊说,近一年来,戏曲频道的数据整体稳步上涨必赢app,日活跃人数有70%左右的增长,总时长也在上升。“这得益于我们不断给戏曲频道注入一些新鲜内容,以及在整合推荐上做的尝试,比如,结合时下热点重新包装传统剧目等,运营手段的创新也会吸引用户在我们平台上收听戏曲内容。”
(文丨中国文化报:连晓芳;图丨网络)
游戏跨界应用
让大家“玩儿起来”的文化
无论古典华美的《韩熙载夜宴图》,妙趣横生的《皇帝的一天》,还是集知识和趣味于一体的《榫卯》《折扇》……应用类游戏正在让“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重新接上地气,焕发神采。近日,腾讯在北京推出了“腾云下午茶·游戏沙龙”系列,着重研讨游戏的文化属性与正向社会价值。首期即讨论了“应用类游戏与社会价值”话题,多位致力于研究或开发应用类游戏的国内专家共同探讨应用类游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刷新对游戏的社会价值和现实功能的认知。
让年轻人知, 这些东西好玩、有趣
近年来,以介绍文物、普及历史知识、传播传统文化为鹄的的应用类游戏成为一时风尚。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自2015年始,连续推出《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服饰》《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等多款APP,将知识、体验和教益在视听互动里完美融汇。
与放下高冷身段,走时髦路线的故宫不同,TagDesign只是民间的一个小设计团队。2014年,网络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信息传播他们的民艺系列应用类APP《榫卯》上线,这款介绍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榫卯结构的APP,引起网友极佳反响。迄今为止,《榫卯》已累积400多万的下载量,并斩获2014年Apple Store“中国区年度最佳”。
在“应用类游戏与社会价值”主题沙龙上,Tag Design的设计师徐鸿淼带来了团队开发的最新应用《折扇》APP的介绍。在这样一个“移动的扇子博物馆”,日常生活里用于扇风纳凉的折扇变成了承载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的物件。《折扇》APP不仅详细介绍折扇的制作材料、流程、原理,还与文那、早稻、黎明daybreaker、X2R、蚂蚁八手王等艺术家合作,创作出独具个性的潮酷扇面,在APP的基础上推出实物衍生品。
“我们想做和文化有关的,能让大家玩儿起来的应用。”Tag Design负责人孙勇说。他们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朋友的朋友,携带折扇出街拍照,在京城的街头巷尾,新潮的折扇一时成为青年亚文化的符号。
孙勇表示,“我们老讲非遗,要国家拨钱保护,但是年轻人看不见的话,凭什么去消费你的产品?”而游戏可以连接物品和行业,连接古老的工艺和新潮的现代人。孙勇说:“我们应该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些东西好玩、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自我驱动力,他们自然会去开始尝试。”
情景设置触发, 同情、理解和反思
一直以来,游戏被称为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八大艺术形式之外的“第九艺术”。和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一样,游戏能够“add to your life”(增益你的人生)必赢客户端,带来超越于日常生活的不凡的生命体验。
“这些年游戏的发展更加个人化、个性化,出现一类新的游戏,我称之为对生活或者是个人的模拟。”独立游戏设计师、游戏《双子》制作人张哲川说。
譬如国外有一款游戏《请出示证件》,模拟一个海关检察官检查证件,玩过游戏之后,人们会真切地体会到海关检察官的繁琐工作。另一个游戏《小贩人生》,通过小贩的生活了解这个风餐露宿的群体。“有人说,电影把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而游戏把时间和空间都延长了。我们在游戏中体验不同人的生活,更好地理解之后才能更好沟通,知道别人的苦难后才懂得帮助别人,这是我觉得应用类游戏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张哲川表示。
他谈到,游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媒体,最重要的是给人生带来新的体验。有些心理体验电影、小说、音乐都无法做到,只有游戏能够做到。
好创作是对现实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应用类游戏在垂直领域释放的能量还不止于此。腾讯研究院出品的《跨界发现游戏力:面向垂直领域的游戏市场版图及价值报告》里提到,“实践证明,游戏已逐渐超越‘第九艺术’范畴,成为人们接收知识和技能的新媒介,在缩短学习曲线、加速专业知识传递、创新科研模式、提高企业生产力以及破解社会难题方面,游戏打开了新的视角。”
中央美院未来媒体与游戏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张兆弓说:“是不是所有应用类的游戏都能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我的思考。”他介绍,中央美术学院今年的毕业设计中,院长范迪安提出一个概念,让所有学生用毕业设计解决联合国最近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从中挑了七个问题,无论是摄影、游戏还是平面专业,只要能用你的媒介和手段,从上述七个问题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并解决掉,就是一个好的创作。”
用技术优雅地解决社会问题,是应用类游戏的理想状态。而优秀的应用类游戏的制作困难重重,它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研究者、行业精英和游戏制作者的密切配合、紧密沟通。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琼指出,应用类游戏的制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平衡。一是有趣和有用的平衡,二是跨界和专业方面做到平衡,三是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
“在国外,游戏成为了知识和技能传递的重要媒介。现在很多国家已经不再从比较局限的层面看待游戏,而是把游戏作为重要的工具和生产力去发展。”刘琼说。
(文丨南方都市报:黄茜;图丨中经e商圈)